- · 《理论探讨》数据库收录[04/29]
- · 《理论探讨》期刊栏目设[04/29]
- · 理论探讨版面费是多少[04/29]
- · 《理论探讨》投稿方式[04/29]
发展普惠托育 解决带娃难题(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首先,普惠优先的服务供给格局亟需强化。当前民办、营利性机构仍是托育服务的主体,占比达90%以上,而公办、民办公助和单位承办的普惠性机构发展严
首先,普惠优先的服务供给格局亟需强化。当前民办、营利性机构仍是托育服务的主体,占比达90%以上,而公办、民办公助和单位承办的普惠性机构发展严重不足。市场化托育服务价格较高,超出一般家庭的消费能力,在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高价问题更加突出。如北京、天津每月平均保育费高达六七千元,分别是当地居民人均月收入的1.12倍、1.26倍,较高的服务价格使很多家庭望而却步。
统筹运用现有卫生服务资源。通过“医育结合”,依托基层医疗卫生和妇幼保健网络,为托育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健康教育。
主持人:当前实施普惠托育面临哪些问题?推动构建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应从哪些方面着力?
统筹运用现有财政资源。加强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宣传,明确申报要求、流程、时限、补贴方式及权责关系,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服务的积极性。依托学前教育财政经费渠道,为幼儿园收托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财政经费支持。
普惠托育亟需凝聚社会合力。在行业发展初期,托育机构普遍面临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等挑战,仅靠市场力量很难解决“入托难”“入托贵”等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把托育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政策选择。如欧盟提出为每个3岁以下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托育服务,到2017年欧盟国家平均入托率达35%,其中政府通过财政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承担了近四成托育服务费用。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托育服务业具有显著的就业友好性,可直接创造数百万就业岗位,并提供更多的间接就业机会。增强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有利于推动消费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不仅能直接造福千万家庭,还将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普惠性托育资源统筹力度有待加强。伴随出生人口的连续大幅下降,各地幼儿园将出现一定数量空余学位,可以快速缓解托育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各地需要综合研判出生人口形势,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学前教育资源向托育服务资源转化的政策预案和制度安排。同时,解决幼儿园经费支持向托班延伸的问题,使托班享受幼儿园生均补贴,并按普惠价格提供托育服务。
回应托育事业“发展之难”。放宽普惠支持政策范围,针对幼儿园托班、社区托育点、家庭托育点等不同类型的托育机构,提供政策支持、规范引导和人员培训,加强综合监管和质量评估。通过落实场地提供、租金减免、水电气优惠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普惠托育服务的积极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回应托育机构“运营之难”。建立常态化支持保障机制,对符合普惠条件的托育机构按照托位和收托人数进行运营补贴,将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培训纳入公共预算保障范围。
统筹运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产业园区资源。采取自办或委托专业机构等灵活方式举办福利性托育机构,为职工和周边群众提供普惠托育服务。
普惠托育需要满足三个基本要求:其一,服务质量要有保障,能够满足婴幼儿家庭对安全优质服务的要求;其二,服务价格要合理,不能超出绝大多数家庭的承受能力;其三,服务提供要便捷,能够适应婴幼儿照护服务特点,提供就近便利的托育服务。
文章来源:《理论探讨》 网址: http://www.llttgw.cn/zonghexinwen/2022/0601/922.html
上一篇:情感设计在用户体验研究中的应用
下一篇: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