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理论探讨》数据库收录[04/29]
- · 《理论探讨》期刊栏目设[04/29]
- · 理论探讨版面费是多少[04/29]
- · 《理论探讨》投稿方式[04/29]
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相较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内部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更为突出。从收入倍差来看,2020年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倍差高于城镇居民2.3个点。2020年农村高收入
相较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内部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更为突出。从收入倍差来看,2020年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倍差高于城镇居民2.3个点。2020年农村高收入组与低收入组的收入倍差为8.46,高于城镇居民的6.16。而且农村低收入组的收入年均增长率多数时期低于高收入组。按现价计算,2013年—2020年,低收入组的收入年均增长率为7.2%,而高收入组的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8.8%。因此,农村高收入组与低收入组的收入绝对差值仍在扩大。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所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推动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解决我国农村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推动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其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引和根本所在。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到2035年乡村振兴要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要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两个时间点与共同富裕“三步走”中的两个时间点相对应,即,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同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的同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说明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要求和目标是协调统一的。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落脚于“生活富裕”,也说明了共同富裕是衡量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标准和行动指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所在。
首先,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基础薄弱、发展要素供给不畅、环境约束日趋紧张等问题一直存在,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当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农民发展不充分。缩小城乡差距是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若没有农村振兴和农民富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难以实现。唯有补足农村这块短板,解决了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广大农村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靠近。
辛贤(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农村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压舱石”,农村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定盘星”。当前,我国已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正处于乘势而上奋力开启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但与此同时,农村发展依然面临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水平低、区域发展差距大等现实问题,农业农村问题仍然是我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在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方面,初次分配要发挥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注重保护收入相对较低群体的合法权益,防止拖欠工资、恶意压低工资等现象。此外要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工资以合理速度增长。完善个人所得税和社保缴费制度,降低低收入人口税收和社保负担。健全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标准,避免老年人口因收入较低导致的生活困难。规范低保、五保和其他社会救助标准,减少瞄准偏误,避免精英俘获,提高转移支付在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鼓励和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完善三次分配机制。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期邀请四位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汪三贵(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和必经之路。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短板,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瓶颈。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只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文章来源:《理论探讨》 网址: http://www.llttgw.cn/zonghexinwen/2022/0608/935.html
上一篇:发展普惠托育 解决带娃难题
下一篇:东营仲裁委员会2022首场仲裁员沙龙圆满收官